在“五大环境”上争创一流
中国日报记者:春节上班第一天,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召开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请问王清宪代表,安徽下一步将采取哪些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举措?王清宪: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安徽连续三年以创优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充分体现安徽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推动全省上下在创优营商环境上提升认知、增强自觉、形成共识。
安徽营商环境的改善体现在什么地方?我给大家报一组数据。2023年,安徽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综合得分和最佳口碑排名均位列全国前十;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141万户、增长1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71户、是2012年以来当年新增最多的一年;制造业投资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增速,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4个月居全国第1位,2023年制造业贷款增长29.1%。这些数据说明近年来安徽制造业项目又多又好。这可以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最好注脚。
当然,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安徽将沿着这一方向,强化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全力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重点在“五大环境”上争创一流。
一是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把企业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去年,我们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倒逼政策供给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需求。全省免申即享平台上线一年来,已兑付财政惠企资金107亿元、惠及企业2.5万户。今年,我们将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升级版,不断提高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的精准度、便利化和公平性。
二是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优化要素供给保障,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将想、想企业之未想,全面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用好土地、用能等要素会商机制,完善银企对接、土地要素对接等平台,健全企业诉求清单化闭环式办理机制,全力保障企业发展的要素供给。
三是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坚持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弥补市场失灵,把政府有为更多体现在推动市场有效上。积极提升各级干部市场化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在市场准入、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标志性举措,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工程、政府采购等领域,确保所有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
四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近年来,安徽锚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贯通发力,法治环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我们持续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常态化推进府院、府检联动,巩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成果,完善司法部门服务企业机制,加快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更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
五是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我们鲜明提出,安徽必须成全企业家的创新创意创造,各级政府必须说话算数。在全国率先全域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依法、主动、及时、全面兑现公共政策,累计达成履行协议557件、兑现资金18.3亿元,化解了一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以政府诚信促进社会公信。我们注重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家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打交道,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真心诚意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全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浓厚氛围。(摘录自《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