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受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等因素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又经历了新一轮冲击。根据我会会员及骨干运输企业相关反映诉求,受交通运输部财务审计司委托,为了解行业真实现状以及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我会于5月底至6月初开展了道路运输行业专项调研,全国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家会员单位及骨干道路运输企业参与本次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自2020年全国疫情爆发,特别是今年年初至今,北京、上海、天津、吉林、西安、苏州等全国多地疫情出现以来,道路运输行业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切断交通传播路径,快速组织运力保障应急运输,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是,疫情的反复也使得本就处在经营困境当中的道路运输企业更加雪上加霜、步履维艰。目前,运输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发展压力较大。根据调查结果,有95%的运输企业表示,较2021年同期相比,企业经营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且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剧,有11%的企业表示预计至第四季度才能恢复正常的业务量,而80%的企业则表示本年度其生产经营情况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客运方面由于客流大幅减少,多地道路客运企业部分或全部业务遭遇停摆,客运场站、汽车站停运,旅游包车、定制客运车辆处于停驶状态,大幅度延长了亏损周期,企业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从市场需求、防疫成本、人员成本、转型发展等方面看:
1、市场需求不足,营收急剧下降。业务量的减少导致运输企业收入锐减,特别是很多客运企业,业务停摆期间,业务全线亏损,多数企业出现现金流几乎为零的情况,企业经营无以为继,且融资困难。同时,由于道路运输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工资和社保、贷款利息和税费、资产折旧等刚性成本巨大,资金断链的风险骤增。根据调研结果,82%的企业其现金流仅能维持1-3个月左右。
2、疫情影响持续,防疫成本过重。为做好防疫工作,企业在防疫物资采购上投入大量成本。据调查结果显示,运输企业去除人工成本,在疫情方面的支出主要为口罩、消毒酒精、防护服、测温仪器、转运驾驶员及管理员住宿费、食品及其他,成本支出巨大。客运站主要投入所需配备的隔离室及疫情防控检查站、N95口罩、面屏、防护手套、防护服、运营车辆安装物理“隔离罩”、“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设备”等,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3、企业生存艰难,人员成本巨大。在车站全面关停、班线车辆全面停运的形势下,由于没有基础营运收入,为维持企业基本生存需要,诸多道路客运企业分别采取职工轮岗、下岗分流、降低工资等应对措施,部分道路客运企业已出现发放基础工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等问题,易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
4、市场风险加大,企业转型和业务开拓受阻。疫情的持续存在将对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定制客运、运游融合、汽车服务等多种转型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影响,长期的低营收状态使得企业转型无望。即便后期疫情控制,道路运输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但受疫情持久持续影响,出行需求和消费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客运方面,客运量无法恢复到之前状态,很大概率停留在极低点位。
5、除上述因素外,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油电气等成本费用较高,资金垫付严重,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款,车辆等设备购置还贷压力大、房屋租金费用较高、银行抽贷断贷现象严重、部分地市财政补贴款未及时发放到位等也都是当前企业经营困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摘自中道协网站2022年6月8日消息,有删节)